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新媒體專電(記者陳俊俠 尚栩)“中國學者應該在中國與世界之間架起文化橋梁,”不久前剛剛當選法蘭西倫理政治科學院通訊院士的中國翻譯家董強24日在北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。
董強本月10日當選為法蘭西倫理政治科學院“泛學科”類別通訊院士,從而填補了法國著名歷史學家讓—路易·克雷米厄·布里亞克去世后留下的位置空缺。
法蘭西倫理政治科學院是享有“知識界議會”美譽的法蘭西學院的重要組成部分,匯集了法國及其他國家在哲學、倫理與社會學、法學、政治經濟學、歷史地理學以及其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杰出人士。對于自己的當選,董強表示,要借此“讓世界更好地聽到中國的聲音,也讓中國看到更加廣闊的世界”,要讓這個榮譽“具有實際意義”。
49歲的董強現任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,長期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工作,是中國知名翻譯家和中法文化比較研究專家。他于2013年獲頒法蘭西學院“法語國家聯盟金獎”,2014年入選“中法建交50年50人”榜,2015年被法國總理曼努埃爾·瓦爾斯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勛章。
法蘭西學院院長加布里埃爾·德布羅意對董強的當選表示祝賀,認為“董強在翻譯領域捍衛人文精神,讓人們意識到,如果沒有好的翻譯,國家與國家之間、文明與文明之間就會失去交流的可能性”。法國駐中國大使顧山稱贊董強“繼承了中國文人的悠久傳統”,認為其當選可以讓“中法之間更好地相互了解,相互欣賞”。
董強認為,中西方加強了解極其重要。他說:“中國文化博大精深,比如孔子和老子的思想。如果外國人懂孔子、老子,那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就會大大提升。同樣,如果我們讀《舊制度與大革命》《世界秩序》《烏合之眾》,讀《菊花與刀》等等,我們對歐美、日本等國的了解也可以加深!
董強特別提到其于2009年與法國駐中國大使館合作創辦并親自擔任組委會主席的“傅雷翻譯出版獎”。他說,為了鼓勵中國的翻譯人員對法國人文社科類著作的翻譯,專門在傅雷翻譯獎中設立了人文、社科類別的獎項,因為“人文社科是與社會的運作、人的生活等緊緊聯系在一起的”。
董強說,以前他的工作主要是把西方著作翻譯成中文,因為西方的心理學、社會學、經濟學等都有中國可以借鑒的地方;今后他要在推廣中國文化方面做更多努力,因為中國文化是一種綜合、交融的文化,在哲學、文學、繪畫、音樂等方面有獨到之處,是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參照體系,值得全世界更好地去分析、了解,并從中受益。
他說,需要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廣中國文化。當今世界面臨許多新挑戰,提出了許多新課題,比如互聯網對人類溝通的影響,人工智能對人的未來的影響等,如果沒有“中國智慧”的參與,世界將很難真正提出全新的觀點或理論。(完)